公司內刊
《芳華》觀后感
文 / 盧一帆 返回
《芳華》記錄了時代的變遷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芳華》幾經波折后終于上映。電影根據美籍華人、著名作家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從文革時期到1976年驚天巨變,再到改革開放,直至劇終的2016年,影片為觀眾塑造了一組部隊文工團士兵的人物群像及滄桑巨變,既描繪了他們在四十多年前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年代和特殊環境之下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個體的情感、命運、夢想、價值都不得不和時代和集體緊緊地綁縛在了一起,但是隨著戰爭的到來,隨著時代的變更和集體的解體,這一切最終又都煙消云散。導演馮小剛定位《芳華》主題為“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電影里有前半段美好的青春芳華,也有后半段辛酸的流逝,以及表現歲月在時代變革中流逝后的拘謹倉促和無可奈何,這何嘗不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初出生,一代代人的生活寫照呢?《芳華》呵護了社會的良心影片中《絨花》這首歌唱道,“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憋@然,嚴歌苓和馮小剛不僅僅滿足于成為時代的記錄者,還想通過影片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立場與價值觀。影片中樂于助人但已情感萌發的劉峰、敏感脆弱又堅強執拗的何小萍、外表嬌媚實則心機頗多的林丁丁、滿懷正義感和同情心的蕭穗子等人,如今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各自的原型?!斗既A》中最令人感慨萬千、最難讓人接受的真實,要數劉峰與何小萍截然不同的人生,最后又殊途同歸的命運。劉峰,一個木匠,參軍后由于表現出色從基層連隊被調到了文工團,在這個以高級知識分子和軍政官員的子女居多的群體中,劉峰深知自己跟他們的差別,這是一種骨子里的自卑,所以他才會事事爭先,去做“活雷鋒”、去成為標兵模范、去幫戰友做沙發、去謙讓上軍校的名額。“我們是信奉平凡即是偉大的一代人”,嚴歌苓在原著中寫道。她將“平凡即偉大”的極致傾注到小說中的“好人”劉峰身上,他超乎常人的心靈手巧、超越自我本能的善良和利他心,他以“模范標兵”的姿態在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卻因一次“觸摸事件”遭遇人生巨大轉折。何小萍,一個文革中被打倒的“壞分子”的女兒,甚至為了生活不能姓自己生父的姓。在那個唯成分、血統論英雄的年代,她無疑是最底層的存在。何小萍勤奮刻苦,但因為身上背負著不應該背負的包袱,總是有意無意的成為被懷疑被嘲笑的對象。劉峰跟何小萍踏過了兩種走勢相反的路:劉峰從前途無量的楷模成為“不幸生還”的殘疾軍人,何小萍從心灰意冷的雜役成為救死扶傷的戰地英雄。但他們有一點相同,無論是鮮紅傷口上的白布條,還是被鮮血染紅的白大褂,都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這也是讓觀眾最難以接受的結果?為什么“好人沒有好報”?為什么熾熱的情感不僅沒有回應,還反遭譏諷和落井下石?為什么善良被欺負、正直被辜負?我想,觀眾的這些呵斥和責問,正是編劇和導演小心翼翼呵護的社會良心。無論時代的變遷,也無論社會的變革,善良、正直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永遠是時代的一抹亮色。片尾,在站臺上劉峰與何小萍那一抱是那么的令人難過,二十年前的青春年少時,這一抱是一個埋藏在心底的秘密,而當這個秘密最終實現的時候,兩人卻是一個肢體上殘缺不全、一個心靈上千瘡百孔。在時代面前,個體往往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黑人領袖馬爾科姆在《異類》一書中強調,“人出生的時間和地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蓖瑯尤绱?,劉峰與何小萍的命運都不是他們自己所造成的,但他們卻必須背負著命運活下去。悲涼、感傷之余總有縷縷溫暖。片尾旁白說,“他們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弊罱K,當我看見劉峰與何小萍倆人能走到一起時,還是禁不住有片刻的心滿意足,祈愿善良不被欺負、正直不被辜負,祈愿善良、正直的人們終會有幸福的歸宿!《芳華》隱藏了極大的克制在劇里劇外,《芳華》都表現出極大的隱忍和克制。在劇中,男女主角劉峰與何小萍的取名是別有用意的,男主角文藝兵出身,為人正直、質樸善良,文刀劉,山高人為峰,善者至尊!女主角在原著中叫何小曼,性格內向,常受人排擠,劇中改為何小萍,其實隱喻著,何人又不是時代的小小浮萍,隨波逐流,漂泊無依呢?在我看來,影片沒有特別突出的主角,也沒有特別壞的角色,甚至也沒什么特別偉大的愛情。無論是這種和平年代下的情感糾葛,還是戰爭背景下的起伏的命運,影片都處于貌似洋溢著一種青春的激情和浪漫的格調中的平靜,能夠感覺到滲透了創作者深深的感念和追思,同時也帶著隱含的批判、反省意味。比如,男女主角在急遽劇烈的情感沖突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中,表情上始終上是平靜的,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又比如,蕭穗子親歷了何小萍與其他團員發生的多起沖突,也見證了劉峰的命運起伏,她在懺悔式的旁白中,有悔恨,有歉意,但沒有聲淚俱下、如哭如泣,也保持著情感上的克制。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睂τ隈T小剛劇中欲說還休的表現手法,有觀眾說是他想表達的內容太多,但我覺得恰恰是導演在這些事情上的“曖昧”態度和處理手法,以不放肆的克制和有理性的隱忍,更能烘托《芳華》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在劇外,更是“忍字頭上一把刀”。影片歷經審查和周折,甚至在國慶節前夕突然取消上映,重新剪輯,推遲兩個半月后才與觀眾見面的《芳華》,實屬不易。劇里劇外,馮小剛始終只談風月,無關其他,表現出極大的隱忍和克制?;蛟S《芳華》在欲說還休中并不想頌揚或者批判什么,她只是想呈現一份特定的年代記憶。也許,這些被時代碾壓的記憶從來不會被想起,但也永遠不會被忘記。芳華剎那間,人無再少年。你我無敵的青春、生活的芳華曾經鮮艷奪目、絢麗多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最終還是漸漸褪色泛黃了……但無論如何,你我青春的容顏和記憶的輪廓,永遠不會隨著歲月的消磨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