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新聞
國常會今年6次提小微民企不良貸款容忍度將放寬到3個百分點
時間:2019-06-10 17:01:00 返回
時間:2019-06-10 來源:第一財經
6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確定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的措施。其中提到,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和綜合成本,將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從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2個百分點放寬到3個百分點。鼓勵風投、創投加大對“雙創”的支持力度。支持創業孵化機構、創投企業發債融資。
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至今共召開16次國常會,其中有6次涉及小微民企融資問題。例如,5月22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是支持有市場前景企業緩解債務壓力、促進穩增長防風險的重要舉措。
4月17日,國常會提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小微企業融資規模增加、成本下降,促進就業擴大和新動能成長。包括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銀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的考核激勵機制,支持單獨制定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計劃等。
2月12日,國常會提出,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促進加強對民營、小微企業等的金融支持。
實際上,“將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放寬至3個百分點”早在3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中就曾指出:風險管控方面,在目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而此次國常會則是對該措施的再次強調。
近年來,部分民營企業經營和融資困難并顯,轉型和增長均面臨挑戰。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報告》估計,中國中小微企業潛在融資缺口高達1.9萬億美元,分別占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潛在融資需求的42%和76%。
為了解決這些小微民企融資的問題,監管部門已經連續出臺了多項舉措,為小微民企“解渴”。這也引發了“大規模增加民企小微貸款,是否會導致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大幅反彈”的擔憂。
從銀保監會數據來看,2019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34.8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97萬億元,同比增長24.7%。
2019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1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5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0%,與上年末持平,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平穩。
此前,穆迪有分析認為,2018年我國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指標得到總體改善。6家銀行的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率均有所下降,其中關注類貸款比率降幅最大。2018年底,六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一年前的1.51%降至1.46%,關注類貸款比率從3.08%降至2.67%,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率從1.15%降至1.05%。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長期以來的普遍問題,而中國的民營企業融資缺口與其存在明顯的關聯性。與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作用相比,其在金融系統獲得貸款相對不足。此外,其他融資因監管趨嚴日益規范化,但非標急劇收縮和債務違約、股權質押風險等需高度關注。
程實表示,民營企業不論在中國的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鏈條中均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甚至在監管趨嚴的過程中暴露出諸多風險。這一結構性頑疾決定了解決民企融資難并非畢其功于一役的“運動戰”和“一刀切”,而需要“幾家抬”的合力,并順應于企業生命周期客觀規律銜接好不同融資模式。“中國企業融資結構的優化和融資缺口的彌合相生相伴,這一過程難以憑行政化的簡單手段來完成,而將建立在促進經濟轉型長效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市場化來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