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一帆
將改革開放拆開來看就變成了兩個詞語,“改革”和“開放”。“改革”指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產量大幅增加。“開放”則是中國終于將要邁出重要的一步,打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先后設立經濟特區等。因此,現在再來回望,深圳與上海早已是人人向往的繁華大都市,“開放”功不可沒。
1978年,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在《光明日報》刊發,掀起了席卷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撬動改革開放的思想杠桿。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
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改變了中國,也影響著世界。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社會、文化等多領域的突破,改革的精神一脈相承;從沿海到內陸,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當;從加入世貿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開放的步伐一往無前;從國門徐徐打開到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從融入世界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波瀾壯闊。
今天,中國共產黨成功開辟出一條通往現代化的中國道路;這個曾經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的國家,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近代以來矢志偉大復興的民族,終于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關鍵抉擇”“活力之源”“重要法寶”,是“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正因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將歷史性變革和成就寫在廣袤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今天,改革開放依然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依然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018年12月18日,人民大會堂里隆重的慶祝,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宣誓,代表著整個國家和民族對改革開放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改革開放是一次永不停歇的遠征。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這一切的一切都歸功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還在繼續前行,我們相信,中國的未來是一片光明,未來的中國將是一個更加富強的國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改革開放一定能夠成功,世界必將迎來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